IP限制系统数据加载中...

迪拜危机浙商冲击波调查:投资项目暂停

发布日期:2010-05-19 21:06:51 点击:145

迪拜危机浙商冲击波调查:投资项目暂停

2009-12-04 22:26:00 来源: 华夏时报(北京) 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

 华夏时报12月4日讯 “迪拜债务危机迸发后,我们不断在关注,但目前公司和阿联酋的生意未遭到影响。”阿联酋温州商会副会长、华星集团董事长王伟胜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“但对将来可能形成的影响和衍生的风险,我们将坚持关注。”

上周,迪拜当局宣布,受巨额债务搅扰,其主权投资实体迪拜世界公司将重组。受此影响,国际金融市场动乱,亚太地域主要股市普遍跟随欧洲市场大幅下挫。

号称“中东门户”的迪拜,是“浙江制造”在中东地域最大的贸易集散地,浙江出口中东、非洲等地的商品,很大一局部要在迪拜中转。因而,这里也汇集了大量的浙商。据宁波海关统计,今年1至8月宁波口岸出口纺织服装109亿美圆,阿联酋仅次于欧盟和美国,为第三大出口市场,1至8月出口额达8.5亿美圆。

温州中小企业商会会长周德文承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温州商人在迪拜总投资有五六十亿,缩水的大约接近十亿。温商在迪拜主要有三个方面,房地产、专业市场(建材市场、眼镜城)和贸易(汽配、家具、服装)。如今一切投资项目简直都停下来了,企业大都在张望,不敢胆大妄为。

记者采访到的多位贸易商均表示,目前,因迪拜债务危机遭到的影响并不明显,但企业也表示,关于可能衍生的诸如中间商倒闭、货款不能及时回收等状况十分担忧。

危机牵动浙商神经

看到迪拜债务危机的相关新闻报道后,在迪拜从事鞋服生意的浙商老板詹先生第一时间召开业务人员会议,在细致理解当前公司对阿联酋及中东地域出口业务状况后,他对下属提了两点请求,第一抓紧收款,第二慎重看待来自该地域的订单。

曾经的“免税天堂”,往常却堕入债务危机,这让很多以中东地域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外贸企业义务人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
詹先生对本报表示,刚听到迪拜债务危机的音讯时,他也有些慌张。由于今年以来,固然受金融危机影响,公司订单有一定减少,但最近三个月来,贸易复苏迹象曾经比拟明显。“我最担忧的就是,这种回暖趋向会遭到债务危机的拖累。”他说。不过目前来看,公司的业务还没有遭到影响,由于就在上周他们还收到了中东客户的货款。

从事眼镜出口的金可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伙荣对本报表示,中东市场不是最近才不好的,只不过迪拜债务危机将它充沛暴露在了“镁光灯下”,惹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。实践上,金融危机以来,出口整体状况就不好,外商采购很少,出口不畅,运进来的货物也销不动。

熊伙荣从2005年开端在迪拜开设中国眼镜城,4年的时间,在当地曾经积聚了一定的口碑,也有固定客户。危机迸发后,很多人纷繁撤资。但熊伙荣以为,这反而腾出一些市场。“我们缩减开支,减少驻国外人员,减少出国次数,以前出四个集装箱,如今出三个,降低库存,置信能够应对这次危机。”熊伙荣说。

此外,记者采访了多家以中东地域为主市场的外贸企业担任人,他们均表示,目前正在积极理解与企业有关的迪拜金融机构状况,及银行挤兑情况,侥幸的是所欠货款尚未遭到影响。

曾经的渡“海”跳板

迪拜是中国在中东地域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之一。据理解,阿联酋是绍兴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国,绍兴出口阿联酋的商品主要为纺织服装、铜管、机电产品等。而迪拜是阿联酋及中东地域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,目前绍兴企业出口到中东、非洲乃至局部欧洲国度的货物,大多以迪拜为主要贸易中转站。

绍兴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现,今年1-10月绍兴向阿联酋出口7.3亿美圆,出口同比降落11.7%,但仍为该市第二大出口目的国。

那么为什么出口商们如此偏爱迪拜呢?

周德文通知记者说,吸收众多浙商前来投资的主要缘由,是由于这里为外来企业提供的各种投资政策及税收政策。

“迪拜简直为外来的企业提供了全面完善的制造业设备和分销管道,在迪拜的整个自在贸易区都允许海外企业设立全资企业,除了能享用在迪拜各地通行的优惠投资政策外,还能取得一系列的奖励。在这里不设企业税、不设所得税;没有外汇管制、贸易壁垒和配额制度;对回收资本不设限制,稳健的投资者还享有维护和奖励措施。而且迪拜的物价较之新加坡、中国香港、开罗和巴林更低。”周德文引见称。

而阿联酋华裔华人结合会副主席、阿联酋中国商会理事常琪先生通知本报记者,作为中东地域首当其冲的贸易中枢,迪拜早就是各行业的海外企业进入潜力可观大市场的重要门户。他更置信,债务危机后的迪拜,更是充溢新的机遇。

慎接出口订单

固然目前危机并没有太多地影响到中国贸易商的出口,但是很多贸易商还是表示,以后将愈加慎重地接单。

温州一家服装出口公司担任人刘明通知本报记者:“固然目前企业出口并没有遭到直接影响,但对将来可能形成的影响和衍生的风险,我们还是有些担忧。以后一些货款回收风险较大的订单,我们不会再接。”

并不是只要刘明有这样的想法。本报记者采访理解到,目前,企业都非常关注事态的开展和日后影响,他们关于可能衍生的诸如中间商倒闭、货款不能及时回收等状况十分担忧。

本文关键字:外贸收款
本文来源: